师德兴则教育兴,教育兴则民族兴
作者:       来源:  莆田砺志国际学校 师德风尚   357次浏览     日期: 2018.01.30

[荀子,大略]云;“国将兴,必贵师而重傅。”殊知,一个伟大的强国,必须以强化教育为核心基础。尊师重道是强化教育的基石。强化教育是强国富民的推动力。

所谓师德兴则教育兴,教育兴则民族兴。

何为师德?

学高为师,德高为范,身正为范。师德的形象,不仅是走上三尺讲台,言教的教书育人;而是走下三尺讲台身教的为人师表。更是莘莘学子们的道德基因的传递者与传播者。

礼记,学记云;“建国君民。教学为先。”教育是兴国之本,百年百计,教育为本,教育大计,教师为本,教师修养,立德为本,这些已成为了大家的共识。

[宋,司马光(劝学文)]云;“养子不教,父之过。训导不严,师之惰。”教育,必须智谋甚远,为学者负责,为社会负责,为千秋负责。

[荀子,大略]云;“君子一教,弟子一学,亟成。”

上所施,君子一教,师长为学子诠释真善美,为学者扮演君亲师。即是学者的君,又是学者的亲,更是学者即师。以理论为言教,以师德为身教。此乃教也。

下所效,弟子一学,亟成,学子在课堂上接受师智,在潜移默化中秉承师德的启迪与感化。教育必须从启蒙作起。以爱人,育人,成人。为前提基础。其程序必有先后。

以德启蒙为首要基础。所谓“人之初,性本善。”在幼小纯真无瑕的孩提时期以德而润之为妙。

《礼记·中庸》云;“好学近乎智,力行进乎仁;知耻进乎勇。”智仁勇三达德,是明人智士处世待物鞭笞自身的自律规范。

“道德仁义礼  ” 行乎“五 伦十义”都必须要有世间师长的教化而成。学者在潜移默化中接受恩师的师德身教示范与言教。“为人师表”、“以身作则”、“循循善诱”、“诲人不倦”、“躬行实践”等,既是师德的规范

[明,方孝孺(杂诫右第三十六章)]云;“爱其子而不教,犹为不爱也;教而不以善,犹为不教也;有善言而不能行,虽善无益也。”为人师者,亦复如是。

要知道,教育的成功,必须导之以德为鞭策,而导之以德为鞭策回馈社会的是文明与和谐。

[宋,胡瑗(松滋县学记)]云;“致天下之治者在人才,成天下之才者在教化;教化之所本者在学校。”社会,家庭,学校,荷载着教化育人的重任,此乃义不容辞的天职。

[中说,王道]云;“天地生我而不能鞠我,父母鞠我而不能成我;成我者,夫子也。”

古之学者,对师长的尊敬与遵从。所谓一日为师,终身为父。是今之学者所不能及的。当然,古之师者,有受尊敬的理由。那就是,师德所在。

可以断言,和谐社会,关键在于教育的成功。所谓师德兴则教育兴,教育兴则民族兴。